从招商之变看发展之变——来自山东菏泽的走访见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7/09 10:22: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从招商之变看发展之变——来自山东菏泽的走访见闻

字体:

  山东省菏泽市城区景色(无人机照片)。记者 郭绪雷 摄

  地方招商“太卷”,怎么破?山东菏泽给出自己的答案。近年来,作为工业洼地的山东菏泽市引进超亿元重点项目以年均15%以上速度递增,实现了从经济全省垫底到发展“三连跳”、跻身山东中游的跨越。

  记者调研发现,菏泽以干部作风转变克服招商引资“内卷化”思维,通过“靶向引资”式招商构建链条化产业集群,“长效全程”式贴心服务助企业扎根拓展,以专业化招商打造企业蓬勃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为地方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撑起了“跳杆”。

  “干部带着产业链图谱上门”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菏泽工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长期处于“少人问津”的尴尬境地。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菏泽曾想过像其他地方一样以税收减免、土地低价等“打折优惠”政策吸引企业。

  菏泽市招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坦言:“单纯拼同质性优惠政策,不仅难以持续,还可能招来‘短命’企业,对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并无益处。”

  不改革,无出路。菏泽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招商短板后迅速调整思路,推出三大创新举措:

  一是专业化招商,让懂产业的人招引项目。“当初考察时,菏泽干部带着产业链图谱上门,连我们需要的蒸汽供应成本都测算好了。”复星医药项目负责人回忆道。这种“比企业更懂产业”的专业态度,让这家医药巨头最终将北方生产基地落户菏泽现代医药港。据了解,菏泽打破“全员招商”粗放模式,组建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个重点产业链工作专班,每个专班由市领导挂帅,配备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招商人才。“过去招商靠‘碰运气’,现在靠‘精准对接’。”菏泽生物医药产业专班负责人说,专班深入研究产业链上下游,瞄准行业龙头和关键配套企业,招引项目与本地产业高度契合。

  二是补链式招商,避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我们敢把重点研发中心放在菏泽,看中的是‘热带雨林’式生态。”沈药合泽药业(山东)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以现代医药港为核心,周边布局了多个专业园区,涵盖研发孵化、原料药、制剂全链条,连实验中心都配套完备。这种“拎包入住”的产业生态,让企业研发周期大幅缩短。当前的菏泽,不再盲目追求项目数量,而是聚焦“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全周期服务,让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当地各政府部门办事效率高,行政审批快,从项目对接、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仅用时不到3个月。”位于曹县的山东泰美日用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学芹说。山东天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后,菏泽创造了“一天通水电、一个月拿证、一个季度投产”的施工速度,实现提前一年半投产。公司负责人刘东说:“无环境不成长,优良的投资生态使公司迅速发展,使企业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和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菏泽实行重大项目包保推进机制,各县区建立“三个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清单,由县区领导牵头组建专班包保推进,全流程跟踪服务。记者发现,不少企业为菏泽“急企业之所急、供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难”的作风所吸引。

 千方百计促产业集群成体系发展

  招商思路转变,带来产业升级和经济腾飞。

  2018年以来,菏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由省外落户的企业超千家,数量居山东第一。菏泽市委书记张伦说,菏泽形成生物医药和高端化工两大核心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布局,产业体系不断提质增效。

  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菏泽的产业配套越来越完善,我们在这里投资,不仅成本低,还能快速对接上下游资源。”复星医药集团项目负责人表示。在生物医药领域,菏泽已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42家,2024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步长制药、睿鹰制药等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复星医药、皓元医药等行业龙头纷纷落户。

  在高端化工领域,菏泽依托东明石化、旭阳化工等骨干企业,引进一批高附加值精细化工项目,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东明石化集团董事长李湘平说:“政府不仅支持我们技改升级,还帮助我们对接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新兴产业迅速落地。菏泽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进行全链条布局、全域化推进。“他们不是让我们‘看菜单’,而是直接‘配营养餐’。”龙蟠科技行政经理李树昌说,针对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当地提前规划了相邻的锂电池回收项目用地,将拆解、湿法回收提炼的锂电池废旧材料加以循环利用,让产业链“隔墙供应”。记者在鄄城县陈王街道化工产业园看到,龙蟠科技投资建设的山东锂源6.25万吨磷酸铁锂、10万吨磷酸铁自动化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铁锂1号”正极材料正源源不断供应宁德时代,8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力争6月底建成投产。

  目前,菏泽已落地以龙蟠科技、巨湾技研、江苏超电、海希储能为代表的锂电项目,以英搏尔、精进电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以海装、天顺为代表的风电制造项目,曹县也入选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县,初步搭起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框架。

  串“珠”成“链”带动协同发展。“我们看中的不仅是区位优势和市场前景,更是当地已形成的食品产业集群生态以及事事无忧的营商环境。”中华食品工业集团董事长黄育鹏表示。位于巨野县的山东宝舜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媛媛说:“县里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各种贴心举措,不仅让企业感到暖心,也坚定了企业在巨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翻开菏泽市招商参考手册,13本产业图谱清晰标注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等10条主链的“断点”与“堵点”。

  菏泽市商务局局长尹慧萍举例,牡丹区投资78亿元的江苏超电动力电池、鲁西新区投资130亿元的山东海辰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单县75亿元纺织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园、郓城县投资3亿元的中储物流绿色智能仓储项目等,正为菏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理念升级带来治理启示

  菏泽招商引资从少人问津到纷至沓来,是方法的创新,更是发展理念的升级。其成功经验有着重要启示:

  招商不能靠“内卷”,而要靠“精准”。各地招商引资过程中因过度竞争和短期政绩压力,导致同质化、低效化甚至恶性竞争的“内卷式招商”模式在当下已经难以为继。尹慧萍介绍,近年来,通过建立产业链图谱分析机制,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环节,菏泽成功引进了长时储能等具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项目。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奔说,菏泽不拼“税收优惠”,不比“财政奖励”,而是深入研究产业链,瞄准关键环节,才招来了高质量项目。

  营商环境比优惠政策更重要。企业最关心的不是一时的“补贴”,而是长期的经营环境。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放心发展,才能实现“落得下、留得住”。尹慧萍说,菏泽优化营商环境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落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制,开展市县领导干部遍访规上企业行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对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受理并解决企业诉求;三是对全部经营主体和市民,开展政务服务人员亮人员身份、亮制度职责、亮评价结果“三亮”专题行动,构建起全过程服务经营主体的工作闭环。同时,实施《菏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规范行政执法等专项行动,提升服务效能和执法规范化水平。

  干部作风决定招商成效。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王金胜认为,干部作风转变是菏泽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关键。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带头服务,菏泽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一号工程”,出台《关于提升干部队伍能力作风20条意见》,倡树“一流作风”干事业,以能力作风大提升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水平。从没有任何建设北方基地的想法,到带着长时储能技术落地菏泽,海辰储能负责人王鹏程说:“菏泽最感动我的是团队,前前后后几十次接触和洽谈,我都能看到菏泽干部身上的真诚、拼劲和对发展的渴望。”

  工业落后地区的环境封闭、思维落伍、地方保护等问题往往是企业考虑投资设厂时最为担心的因素。王金胜认为,菏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打响了金字招牌,在企业间形成了“投资来菏泽”的共识。(记者 杨守勇 王阳 刘铮)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