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偏航”少年修补青春——贵州专门教育帮助减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观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0 09:27: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帮“偏航”少年修补青春——贵州专门教育帮助减少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观察

字体:

  当未成年人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甚至涉嫌犯罪时,该如何帮助他们重回人生“正轨”?有这么一群人,正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专门学校是一类比较特别但又十分重要的机构。这类学校学生人数并不多,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专门教育已经走过70余年发展历程,无数曾经的“偏航”少年从这些学校走出后,迎来了更加璀璨、多彩的人生。

  让他们心中有爱、目中有法

  初秋,贵州遵义一家花店内,晓婧正在认真学习插花。她留着短发,稚嫩的脸上挂着腼腆的笑容。今年1月,她从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和平学校结业,回归正常生活。

  2024年7月下旬,因涉嫌违法,16岁的晓婧被当地公安部门送到和平学校接受矫治教育。初到学校时,她内心充满了抵触,不愿意承认错误。“这些孩子刚开始普遍不会觉得自己错了,只觉得自己还小,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和平学校心理教师冯文娜说。

  晓婧以前成绩不错,初二时还当选了班长,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

  但事实上,隐患早在初一下学期就已埋下。晓婧的爸爸程新说:“以前孩子都是她妈妈在带,后来为了早点还清外债,我俩一起去外地做生意,孩子留在家跟着爷爷奶奶,老人基本上管不了孩子。”

  晓婧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开始逐渐偏离正轨,“爷爷奶奶完全不懂学习的事,也不关心我的成绩”。起初,她只是喜欢玩手机,后来开始接触其他“问题少年”,染上了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

  “晚上爷爷奶奶睡着后,我都会溜出去玩,早上五六点钟再回家,爬到床上假装睡觉,等他们叫我起床上学,到学校后继续睡觉。”晓婧说。老师发现异常后,给她妈妈打了电话,但面对询问,她撒了谎。

  到了初二下学期,晓婧已无心学习,最后连中考都没参加。谈及原因,她说:“身边的‘朋友’和外界的事物让我着了迷。太久没好好学,成绩已经跟不上,索性放弃自己了。”

  初中毕业后,晓婧去酒吧上过班,在奶茶店打过工。2024年7月21日晚上,程新像往常一样打电话叫晓婧回家,但接电话的却是一名警察,告知他晓婧已因涉嫌违法被抓获。“我知道自己违反了法律,也知道会对将来有影响,但当时被冲昏了头脑,把爸妈的教导忘在了一边。”晓婧说。

  刚被送到学校时,她对老师、教官甚至父母都非常冷漠。在她看来,这种冷漠源自内心的愧疚,以及对未来的害怕和迷惘。

  为了让晓婧重新树立人生目标、燃起生活希望,冯文娜一次次找她促膝长谈,倾听她的故事,逐渐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此外,冯文娜还结合热点事件,耐心地给她普法,让她知道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

  “这些孩子虽然犯了错,但他们也是受害者,只有先倾听,才能走近他们。”冯文娜说,让孩子们感到温暖、关心、理解,是矫治教育的第一步。“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量身定制的矫治方案,一边实施、一边完善。这些孩子犯过错,但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过往经历,都让人心疼。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目中有法、行中有度。”

  晓婧说,在和平学校期间,她每个月都会给爸妈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自己会好好改正,让他们放心。

  程新也说,晓婧被送到和平学校后,变得懂事多了,三观也正了。2024年10月,程新来学校接她去看病,带她回家住了两天。看着以前从来不做家务的女儿把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送妹妹去幼儿园,程新有些惊喜。

  “最后悔以前没有好好陪伴、辅导,疏于管教,连她读几年级几班都不知道。如果重来一次,我宁愿不去挣那些钱。”程新说。

  2024年11月28日,学校开家长会,程新如期参加,与晓婧共同完成了一项亲子挑战,还拿了第一名。活动结束后,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他哽咽着说:“虽然很累,但就是想陪孩子完成这个游戏,让她知道,我会一直支持她,一直是她坚强的后盾。”

  目前,晓婧已经从学校结业。对于将来,晓婧满怀憧憬:“谢谢娜姐和学校其他老师、教官,是他们把我拉回了正轨,离开学校后,我会好好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待。”

  看到现在的可爱、将来的可塑

  2024年12月初,从贵州黔南启航学校结业近两年后,小发回校,同正在接受矫治教育的师弟们,分享个人成长感悟。活动结束后,校长范建耘等人立马将他围住,他们互相说笑着,就像老友重逢一样。

  回学校当天,17岁的小发穿着卫衣,系着围巾,一脸阳光。范建耘十分感慨:“他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刚来学校时满脸写着不服气,看着就像个‘混子’,是学校有名的‘刺头’。”

  幼年时父母离婚,小发大多数时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爸爸很少管我”。2020年秋季,小发升入初一,一次被同学欺负的经历,让他的成长轨迹发生了偏移。

  小发向父亲诉说委屈,本想得到安慰,但父亲不仅没有安慰他,还责怪他为何去招惹别人,这让小发十分难过。

  从那之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叛逆心理逐渐加重。初一下学期,他开始逃学,随后便跟其他“问题少年”一起去盗窃,成为惯犯。初二上学期,小发等6人被公安机关抓获,随后被送到启航学校接受矫治教育。

  初到学校时,他并不安分,十分抗拒管理和教育,还曾计划组织其他学生冲击校门趁乱逃跑,后被教官发现并阻止。

  范建耘说,小发很快成了学校重点关注对象,除了包管老师,校领导也经常找他聊天、谈心,帮他分析以前为什么会犯下那些错,一点一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解开心结。

  “小发内心敏感,我们就多鼓励、少批评,为他捧场。”启航学校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孙丽莎说,这个策略很快就奏效了,小发逐渐不再抗拒,开始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我们有一门职业教育课程是烹饪,他很感兴趣。基本功训练颠锅很累很枯燥,但他练得非常认真,从来没抱怨过。”

  小发的改变,范建耘和同事看在眼里,每当学校有展示活动时,便安排小发站在前排,帮助他重新树立信心,更加积极向上。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2022年11月29日,那一天是小发15岁生日。

  学校开设的体艺课程让小发喜欢上了弹吉他,课余还经常向教官请教。包管老师罗娟娟把点滴变化记在心里,说服他的家人买了一把吉他,作为生日礼物。

  当天,爷爷奶奶和叔叔带着吉他,出现在集体生日会上,小发激动不已。他接过吉他,现场弹奏了一首《父亲》。

  “那一刻,我非常开心,没想到家里人会来给我过生日。以前不懂事,除了偷东西,还经常去打架,没少惹麻烦。家人不仅花了很多钱给我治伤,还赔了很多钱给别人。”小发说,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老师、教官和家人,其实都很关心他,真切感受到了大家无私而又纯粹的爱。

  之后,小发彻底解开了心结,开始渴望改变。他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各类活动,正视曾经犯下的错误,并开始思考未来。

  在范建耘看来,诱发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因素是多元的,与其青春期成长特征有极大的关系,其中父母亲情缺失和亲子教育错位、亲子沟通不畅等是最主要成因。

  “我们除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观念,还教家长学会倾听,学会正确跟孩子沟通。”启航学校教师韦丽娟说,亲子沟通不畅会导致误会越积越深,“只有改变他们的生长环境,才能避免他们离开学校后再犯错。”

  谈及未来,他计划练好厨艺,通过厨师证考试。采访当天,他左手中指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已干的血迹清晰可见。“练刀工时不小心切到了,小问题。”他笑着说,“毕业后学校会帮着找工作,我打算去外地上班,工资高一点。家人也不容易,等我有能力赚钱了,想好好回报他们。”2024年1月,综合考核达标后,小发从启航学校结业,又在一所职业学校学起了烹饪,目前,他已经顺利应聘上海一家餐厅。

  “如果当初没有来启航学校,我现在要么就是个小混混,要么就是在牢里‘包吃住’,是学校老师、教官的关心和关爱,让我重新找到了方向。你们也要珍惜机会,积极向上。”这是小发对师弟们说的话。

  “学生感受到被理解、被关爱、被尊重、被信任,才会更愿意去做出改变,实现双向奔赴。”范建耘说。

  在启航学校,放寒暑假就是范建耘和同事探索“双向奔赴”的大胆尝试。建校之初,启航学校没有寒暑假,即使是除夕,老师和孩子们都在学校度过,“一怕学生出事,二怕学生不回”。有一年春节,食堂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学校老师精心准备了活动,但吃年夜饭的时候,孩子们却哭了,他们想家,“看着很难过”。

  那一刻,范建耘意识到,专门学校的学生也需要放假,那样更有利于修复亲情和回归社会。经过3次“实验性”放假后,该校于2019年正式推出寒暑假制度,并将放假时间定为各25天。

  范建耘说,学生就像弹簧,一味用力挤压,只会形成更大的反弹力。实施放假制度后,再也没出现过私自逃学的现象,管理压力也小了。“这些学生的‘过去时’或许可气、可怜,但教育者应该看到他们‘现在时’的可爱,以及‘将来时’的可塑。”

  帮助学生重建社会适应能力

  贵州榕江华优中学的一面围墙上,“你是典范”四个红字十分显眼,下方是10位优秀学生事迹简介,锦书是其中之一。2023年高考,他以超贵州理科一本线54分的成绩考入云南昆明一所高校。

  锦书是为数不多自己主动要求到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的孩子。

  他11岁那年父母离异,回到老家榕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并到当地一所小学读书。“我爸经常喝酒,喝醉了还打我。和他吵架后,他就把我送回了榕江老家。”锦书回忆说。

  因为喜欢“装酷”,加上说话有外地口音,锦书遭到了一些同学的欺负。有一次去网吧的路上,他被同学打了,事发后他暗自决定:要去认识一些能帮自己打架、出气的“朋友”。

  就这样,锦书开始有意识地去结交“问题少年”,请他们吃东西,跟他们一起玩,“等关系好了之后,就可以叫他们帮我打架”。

  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打架逐渐成了锦书的家常便饭,每周三四次。“打架的理由其实很幼稚。”锦书说,那段时间,吃饭、打架和流浪成了生活的全部,几乎每天晚上都不回家。

  起初,锦书夜不归宿时,爷爷奶奶会到处找他,但次数多了也习惯了。“奶奶曾经哭着劝我,但那时我不爱学习,只觉得出去玩有意思。”锦书说。

  六年级上学期,锦书不慎失手将人打伤,他开始后怕。“我很愧疚,对方家庭条件也不好,还要花很多钱治伤。我叫去帮打架的人被抓后,也没有把我供出来。”锦书说,他突然意识到,不能再“混”下去了,“如果继续下去,我未来可能也会成为一个无业游民,得过且过”。

  于是,锦书主动提出想去华优中学接受矫治教育。后来,他父亲赶回老家,联系警察将他送到了华优中学。锦书说:“去的路上,我坐在警车里很踏实,甚至很憧憬矫治教育结束后的生活。”

  2017年5月,锦书顺利结业。此时已临近小学毕业考试,为了考出理想成绩,锦书疯狂刷题。最终,他在全县四五千名考生中,取得80多名的好名次。

  成绩出来后,华优中学校长杨良跃多方联系帮锦书争取入学机会,并向县城一所中学的校长担保:一旦锦书再次出现不良行为,可以立即送回华优中学。

  开学前,他将锦书送到新学校,并叮嘱他“聪明的脑袋不是用来打架的”。这句话,锦书一直铭记在心。中考时,他考入黔东南州一所优质高中,再往后,便是顺利圆梦大学。

  回首来时路,锦书说,在华优中学接受矫治教育的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离开华优中学后,我最大的变化是平和了许多,以前性格暴躁、行事冲动,容易跟其他人产生冲突,现在会更冷静、沉着地处理问题。”在他看来,这源于学校老师和教官孜孜不倦地普法,“以前根本不懂法,只觉得自己年龄小,不需要承担责任。”

  2023年夏天,锦书回到华优中学,从杨良跃手中接过了学校奖励的11000元。这笔奖金来源于学校的明灯基金。2015年学校刚成立时,杨良跃便倡导成立了该基金,并号召学校教职工每人每月捐款10元至200元,作为资金来源。该基金主要用于奖励离校后表现优异的学生,激励他们继续严于律己、刻苦努力。

  截至目前,已有1140名学生从华优中学结业,其中仅35人离校后再次出现不良行为。在杨良跃看来,结业学生不良行为反弹率低离不开包管老师的持续跟踪指导。华优中学规定,如果学生离校后再次出现不良行为,包管老师将会被扣0.2至0.5个量化分,量化分同评优评先和评职称挂钩,“这样可以促使老师做好学生离校后的跟踪指导”。

  专门教育在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跟普通教育相比,做专门教育需要更多爱心、耐心和恒心,我们要用心去分析每一个孩子,才能帮助学生重建社会适应能力。”杨良跃说。(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记者 郑明鸿 郭可树)

【纠错】 【责任编辑: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