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刘映)天气渐凉,但“秋老虎”余威仍在,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令人生病。如何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养生,预防秋季高发病?9月16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主题发布会上,多位中医专家围绕“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从防暑、润燥、情志、饮食等方面详解秋季养生之道。
“秋季养生,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贵在滋阴敛阳。掌握秋季养生的知识与方法,不仅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还可以为冬季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表示,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发布了20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指南,介绍了成年人、老年人饮食调养的秋季药膳,指导大家健康饮食、调养身体。同时,不断加强各层级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布局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师资培训,提升秋季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持续推动中医食养药膳文化融入社区和家庭日常生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发布会现场
暑湿加秋燥,“衣食住行”皆可防
面对暑湿未散、秋燥渐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指出,预防最重要,午后气温较高时减少外出,尽量穿透气的衣服,在室内保持开窗通风。饮食上需要清暑祛湿,向预防秋燥过渡。可以煮一些绿豆薏苡仁粥等来缓解症状,切忌辛辣刺激、冰冷的食品,避免伤及脾胃。从起居上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元气。如果有时间的话,午后可以休息15-30分钟恢复体力,清晨和傍晚可适当运动散步,打打八段锦,但是要减少剧烈活动。
“中暑而燥邪比较重的,除了身热、头晕以外,多伴有口干、咽喉不适,可以用麦冬、石斛、鲜梨,加水煮20分钟,冲泡代茶饮。”刘清泉特别提醒,老年人体质相对敏感,对暑湿的耐受度比较弱,需要多加防护。
科学“贴秋膘”,有些体质别盲目补
“贴秋膘”旨在通过秋季进补增强体质,为冬季储备能量。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沈洪指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体质偏颇,盲目“贴秋膘”可能会适得其反。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以下几类人群不宜盲目进补:肥胖及代谢异常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脾胃虚弱者;胃火旺盛者;老年人和儿童。”沈洪说,科学“贴秋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损伤肠胃。同时也要重视辨证施补,以平补润燥为要,避免“越补越滞”。
秋季饮食当以“养阴防燥”为纲,顺应《黄帝内经》所说“秋冬养阴”之道,通过酸收柔润之品调和肺气,为冬季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可适当食用一些养阴生津、润肺去燥的食物,如梨、甘蔗、百合、莲藕、蜂蜜等。沈洪推荐几款食疗方:雪梨百合汁,清热润燥,适合肺燥干咳人群;莲藕排骨汤,滋阴润燥,适合脾胃虚弱者;山药粥,补脾益肺,适合老人和儿童。
沈洪还介绍了调养方法:“四季脾旺不受邪”,秋冬季节调补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则外邪不易入侵。平时可艾灸脾俞穴、足三里穴,来强健脾胃功能。
秋季防脱发,内外调养是关键
“秋季燥气当令,人体气血内收,头皮毛孔收缩,加之燥邪耗伤阴血,故而易出现脱发增多。”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汤军指出,脱发多与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发根失养密切相关,因此强调内外调养、里应外合综合施策。内调方面,饮食上应多摄入黑芝麻、黑豆、核桃、桑椹、枸杞等滋阴养血之品。
汤军推荐两款简易药膳:桑椹黑豆黄精汤和核桃芝麻糊。“核桃芝麻糊可以每日食用1次,连服1个月,具有补肾益精、润燥养发的功效。”汤军说,起居调摄尤为关键,务必保证充足的睡眠,子时后是气血调复的关键,避免熬夜,应子时前即晚11时前入睡。外养方面可坚持每日以指腹轻柔按摩头皮,重点刺激百会穴、风池穴等关键穴位。梳头时宜选用木梳或牛角梳,自发根向发梢方向梳理,每日坚持百余下,以此刺激头部的经络。
秋气通于肺,在志为悲。化解“悲秋”情绪,重在收敛神气。汤军建议,多进行户外运动,选择秋高气爽之时登高望远,既可以开阔胸襟,又能宣泄胸中郁结之气。适当增加日晒时间,尤其午后可以晒晒背部,有助于振奋机体阳气。
汤军还介绍了五行音疗的方法,建议多聆听《春江花月夜》等轻快舒缓的中国传统乐曲,避免聆听悲伤的曲调。同时,积极培养能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如练习书法、绘画或从事园艺活动,通过专注其中以转移注意力、寄托心神。
“秋冻”要适度,咳嗽要区分类型
“秋冻要适度,有些人群需要格外注意。心脑血管疾病这类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等,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这类人群需要及时保暖。”刘清泉强调,秋冻,并非越冷越好,不能硬扛。
对于秋季高发的咳嗽问题,刘清泉指出,要区分类型,对症下药才有效。风燥咳嗽多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容易咳出来,伴随口舌干燥、咽燥咽痒。肺热咳嗽往往发生在深秋阶段,咳嗽频繁,痰黄粘稠,伴有咽喉疼痛、咽干口渴等症状。针对风燥咳嗽,可选杏苏散所做的颗粒或糖浆,或川贝枇杷露这一类的非处方药物。针对肺热咳嗽,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一类的非处方药物,但不宜长期服用。饮食调理也有效。对于风燥咳嗽,可取一个梨,根据痰的情况加适量川贝或花椒,用水蒸或煮20分钟,喝汤吃梨。针对咳嗽咽干的情况,还可以选桑叶、菊花、麦冬来做代茶饮。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