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期间,京东健康联合新华网主办以“进博视野、科学无界,共创全球营养新未来”为主题的圆桌对话。
现场,汇聚了行业协会、全球营养品牌、平台方等多方嘉宾,围绕“科学营养”核心,深度探讨全球前沿营养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家庭”的转化路径,旨在助力全球优质营养成果真正惠及中国家庭。

圆桌会议现场
行业转化瓶颈待破,需搭建多维支撑桥梁
当前,全球营养科研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精准营养、微生态干预、慢病营养管理等前沿方向不断取得突破,但从科研成果到终端产品的转化仍面临多重阻碍。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在对话中提出,全球营养科研成果向国内产品转化主要面临四大瓶颈:一是法规与标准不足,新兴营养成分或功能声称缺乏明确依据,技术落地受阻;二是本土化数据缺失,现有研究多基于欧美人群,缺乏贴合中国人体质、饮食模式与代谢特征的数据,影响产品适配性;三是产业链协同不足,科研、原料、生产、渠道各方联动低效,形成“断层”;四是消费者对新兴营养概念理解有限,市场教育成本高,制约新品接受度。
针对这些痛点,厉梁秋表示,协会将发挥五大平台作用助力行业突破。通过搭建政策沟通桥梁,推动法规更新与标准制定,为创新成分提供合规路径;依托中营保科研基金,构建科研转化平台,促进临床研究与产业应用双向转化;建设数据集合使用空间,支持企业开展本土化研发;牵头制定行业白皮书与技术指南,引导理性竞争;通过权威渠道开展公众科普,提升消费者对科学营养的认知与信任。
“敬畏法律、尊重科学、依托数据、寻求共识,是行业突破瓶颈的核心原则。”厉梁秋补充说。
全球技术+本土适配,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作为全球营养成果落地的核心载体,多家全球营养健康企业纷纷立足中国市场需求,以“全球技术+本土适配”的核心思路,从产品研发、渠道布局等多维度发力,打通全球营养研究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第八次参与进博会的企业,中国是赫力昂全球核心市场之一。赫力昂中国营养健康事业部总经理贺亚军在分享时表示,赫力昂今年带来三款针对中国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创新产品,并始终以“可信赖的科学”为基石,致力于将全球领先的营养研究成果转化为中国家庭可及的健康方案,推动“主动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健安喜中国总经理赵子强表示,今年是GNC成立90周年,也是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5年。为应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GNC在产品开发、市场教育及服务模式上进行了系统性调整,核心聚焦本土化转型与精细化运营,以摆脱同质化竞争,精准服务中国消费者。
“澳葆集团则通过多品牌矩阵与差异化布局应对中国市场多样性。”PharmaCare澳葆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文曦表示,依托集团旗下超过30个品牌的丰富矩阵,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进行精准匹配。澳葆的核心是通过数字化时代下的平台大数据和洞察,将全球研发资源与中国市场的碎片化需求高效对接,确保不同家庭都能获得适配的营养解决方案。
精准化+生态化,开启全球营养中国化新征程
随着中国家庭健康需求的升级,营养消费正从“泛保健”向“精准营养”转型,从“盲目跟风”向“理性决策”转变。厉梁秋认为,未来行业需以精准化、场景化、生态化为核心,构建家庭营养图谱,通过用户共创机制推动全球营养研究与中国家庭需求深度适配。
京东健康副总裁、营养保健业务部总经理宋昊航介绍,基于京东健康数据表示,当前消费者的健康诉求愈发具体,催生出滋补即食化、中大童成长、自在焕美、高端小众营养品四大趋势赛道。目前京东健康已从合规、产品创新、科学研究、品牌影响力以及本土适配等五个维度构建“全球选品五边形能力模型”,不断加速将全球前沿科研成果与尖品好货引入中国。
宋昊航进一步解释称,京东健康不仅通过大数据洞察中国家庭营养痛点,还与品牌联合开展新品开发、共建行业标准等举措,并推出专业营养师+AI营养师的组合服务,累计服务用户超2000万次,实现从健康监测、营养指导到长期管理的全流程陪伴。
进博会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为行业升级提供了重要助力。厉梁秋认为,进博会不仅是展品展示窗,更是产业共振场,通过中外专家交流、国际案例展示,推动市场从营销驱动向科学驱动转型,让中国营养产业更世界化。
据悉,此次圆桌会议搭建了行业、企业、平台的沟通桥梁。未来,随着法规体系的完善、产业链的协同、消费认知的提升,全球前沿营养研究将加速落地中国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