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会好声音成为城市治理“金钥匙”-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1/15 09:19:53
来源:北京日报

让两会好声音成为城市治理“金钥匙”

字体:

“人民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正是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纵观会上会下的生动图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集思广益求解答案—付诸实践推动发展”的清晰路径可见可感。“从群众中来”发现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最为高效的方案选择。

  正值北京两会时间,政声与民意在这里汇流激荡。借助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两会上的好声音清晰传达于会场外的网络报端、大屏小屏,引发广大市民的密切关注与热烈讨论。

  作为首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两会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大棋局,一头连着广大市民的小日子。会场之上,氛围火热,有切中肯綮的建议——“希望增加乡村医生的待遇和配比”“建议在单位建立育儿所”。有直截了当的发问——针对旅游景点、网红打卡点交通拥堵,“交管部门是否有好的治理办法”;对于微短剧这种新业态,应当“如何科学引导”……广大市民的急难愁盼,社会发展的前沿脉动,原原本本地反映于两会之上。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尽责,切实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和贴心人,为发展献良策、为群众鼓与呼,让两会会场充盈着浓浓暖意。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群众诉求中形成一条条意见建议,再将之推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这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汇聚一堂的代表委员们,来自各个领域、代表不同群体,其中基层工作者占了很大比例,对广大市民的所思所盼有着切实的体察。更重要的是,两会会期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代表委员们的功夫早就下在了平时。密密麻麻的手账记录、数据表格,无不来自于大量调研与深入考察,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的意见建议,关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为的就是让民生诉求能够更充分地被看见。

  打捞民意之后,更重要的环节是回应诉求、解决问题。两会期间的建议、提案,将报请市人民政府有关会议研究决定,交承办单位;承办单位要在分析后确定办理方式、途径和方法,并限期答复。完善的制度设计,确保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放眼我们身边的诸多改变,有许多都发端于两会平台。比如,针对非工作日公交车道空荡荡、普通车道排长龙的现象,有代表委员提出“闲置时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精细化方案落地后极大提高了通行效率。比如,围绕“多彩课间十分钟”,相关部门配合市政协“会中办提案”,推动北京率先将课间休息时间拓展到15分钟。在代表委员们担当履职的忙碌身影中,一道道关乎城市发展、市民幸福的时代课题,融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之中,不断勾勒出首都北京的美好图景。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纵观会上会下的生动图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集思广益求解答案—付诸实践推动发展”的清晰路径可见可感。而为了推动上述链条有效运转,一系列制度改革渐次落地。比如,近年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拓展“万名代表下基层”机制,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市民日常生活,夯实了首善之区法治建设的民意基础。去年北京市政协首次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回头看”,深化“不以办复为办结”理念,加强提案追踪问效。种种制度创新诠释初心使命,确保两会始终聚焦民生,推动城市治理始终沿着人民期待的方向前行。

  大城之治没有完成时。随着人民期待水涨船高,治理课题正由粗到细、由浅入深,也愈来愈难。“人民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正是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是民意诉求纷繁多元,优化治理就越需要深入基层、摸准民需、汇聚共识。“从群众中来”发现问题,“到群众中去”解决问题,也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最为高效的方案选择。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双向奔赴,中国式民主的脉搏为人民跳动。一言一策的智慧、一点一滴的改变,汇聚成的是每个人热气腾腾的生活,也是城市坚定前行的力量。(杜梨)

【纠错】 【责任编辑:王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