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枫叶该不该捡?这道题考的何止是景区-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14 09:09:38
来源:工人日报

一片枫叶该不该捡?这道题考的何止是景区

字体: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一位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在辽宁本溪某景区,有广播正提醒游客:禁止采摘枫叶、手持枫叶,捡的也不行。评论区不少网友发出疑问:禁止采摘可以理解,为什么不能捡枫叶呢?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因为有人摘了会说是捡的”。10月9日,该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一直以来都有这个规定,是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建议游客最好不要捡枫叶。

  实际上,类似的场景这几年没少上演。这次的事件中,景区理由很充分。关于落叶的重要意义,科普中国也曾发文称,林地上的枯枝、落叶、树皮、花、果和桔草等的堆积层,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腐烂分解成腐殖质,供给林地土壤养分,并有保蓄水分的作用。

  道理没错,但问题出在“一刀切”的逻辑上。游客捡叶子的动机很简单,可能是给孩子留个自然课教具,也可能是想夹进书里当纪念。这种质朴的互动,被冷冰冰的禁令划为“破坏行为”,显然会让游客感到扫兴。管理者心里想的是“不管严点,肯定有人薅树枝”,结果却是让多数守规矩的人为少数可能违规的人买单。

  在这方面,其实有更圆融的解法,例如,日本京都岚山枫叶季时,运营方会划出“官方采集区”,让游客在指定区域限量捡拾;加拿大一些公园把落叶加工成书签,游客可自愿捐赠换取。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游客想捡落叶怎么办?景区不妨多想一步。例如,分区管理,可能比全面禁止更聪明。在核心保护区装监控严管,在体验区设个“落叶艺术角”,让孩子用落叶贴画,作品拍照后将落叶归位。再如,落叶价值可视化,能唤醒共情。邀请游客扫码看AR动画,一片枫叶60天后化成养分,能滋养半平方米苔藓,数据比说教打动人。还有,让违规者变成共建者。有人成袋捡叶?不如请他参与堆肥劳动,亲手把落叶变肥料,这比罚款印象深得多。

  更深层看,相关争论背后是生态观念的差异。说到底,生态保护不是修围墙把自然封起来,而是让人学会如何恰当参与自然。因为,人和自然的关系从来不是“你进我退”,而是恒久的“相融共生”。就像小时候长辈教我们“采蘑菇留菌丝,摘果子不折枝”,这种代代相传的民间智慧,比硬邦邦的禁令更有生命力。

  用一片落叶传递生态知识,用一次体验代替一句禁止,“管理员”转型成“自然导师”,“旁观者”进阶为“生态合伙人”,这才是成熟的管理艺术和自然教育。到那时,一片枫叶的归宿,才能真正写满人与自然的相互成全。这,或许是比红叶更美的风景。 (丁乙)

【纠错】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