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倩茜: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构建ESG发展新生态-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0/31 14:50:30
来源:新华网

吴倩茜: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构建ESG发展新生态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31日电(于琦)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0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作为年会合作单位,新华网于10月28日下午承办“科技驱动ESG升级:金融领域的责任创新与价值重塑论坛”专场活动。活动期间,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倩茜接受新华网专访,围绕“十五五”时期绿色金融战略定位、市场发展、ESG价值及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解读。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绿色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倩茜接受新华网专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未来五年的重要方向,还特别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此背景下,‘十五五’期间绿色金融的战略定位将进一步强化,更深度地嵌入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中。”吴倩茜指出,通过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的功能,“十五五”时期绿色金融将进一步支持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

  针对我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快速发展的现状,吴倩茜认为,下一步需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聚焦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重点突破三大方向。一是在标准、投向和绩效评估上有清晰界定和可核查的数据,防范“洗绿”风险;二是推动融资定价与环境绩效真实挂钩,尤其要通过绿色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三是丰富绿色金融工具,拓展绿色REITs、绿色融资租赁等多元化的工具和机制在海洋经济、生态修复以及提升经济社会气候适应能力等领域的应用,构建多层次绿色资金供给体系。

  谈及ESG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中扮演的角色,吴倩茜认为,ESG将发挥“绩效评估标准”和“风险管理工具”双重作用,是连接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机制。她表示,ESG提供了量化评估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的综合框架,推动企业将环境成本和社会责任纳入经营战略。随着国内披露标准逐步统一,ESG评级正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引导资金更有效地配置给真正践行绿色转型的企业。

  在吴倩茜看来,“中国正实现从规则‘对标者’向‘共同制定者’的转变。”谈及中国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领域的实践,吴倩茜举例说,在国际可持续金融合作平台(IPSF)下中欧牵头制定的《共同分类目录》推进了标准协同,成为跨境绿色投资的重要标尺;中国还在G20、“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等多边平台积极推动经验共享;同时,探索资金和市场层面的互联互通,未来有望在绿色贸易等领域推动更多“中国方案”走向全球。

  在解读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时,吴倩茜透露,目前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已突破43万亿元,反映出绿色项目融资需求的客观存在。她同时指出,ESG不仅是合规披露,更要真实反映企业转型路径与可持续绩效,成为金融定价的依据。她还强调,构建本土化ESG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应结合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中国实践,完善治理维度的评估标准,提升ESG评级的适用性与认同度。

  吴倩茜表示,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创新金融工具、深化国际合作,中国正在构建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国内与国际双向衔接的绿色金融新生态,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纠错】 【责任编辑:马渭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