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Wind统计,截至11月14日收盘,本周(11月10日—11月14日)包括奥浦迈、闻泰科技、滨海能源、信邦智能、晶丰明源、电投产融、海联讯、利德曼、海航控股、时空科技、华海诚科、胜利股份、凌志软件、九联科技等20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事件进展最新公告。
奥浦迈:14.5亿并购澎立生物案获新进展 独董再度质疑交易必要性
奥浦迈于2025年11月11日发布公告,更新了对上交所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其作价14.51亿元定增收购澎立生物100%股权的交易草案迎来新进展。此次收购旨在整合澎立生物的临床前CRO服务,帮助奥浦迈从“培养基+CDMO”业务向覆盖药物研发全链条的“培养基+CRDMO”模式转型。
然而,该交易预计将形成约5.55亿元的高额商誉,且标的公司澎立生物(曾主动撤回科创板IPO申请)在2024年出现净利润下滑。交易自筹划以来持续遭遇公司独立董事陶化安的反对,其在最新董事会中再次投出反对票,明确表示“公司现阶段不具有并购的必要性”,为此次整合的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闻泰科技:44亿元向立讯精密出售资产案近完成 “断尾求生”初显成效
闻泰科技于2025年11月10日发布最新进展公告,其向立讯精密及其关联方作价43.89亿元转让消费电子ODM(原始设计制造)业务资产包的交割已接近尾声。截至公告日,除印度土地权属变更尚需交易对方配合外,其余标的资产(包括昆明闻讯100%股权在内的多家子公司股权及业务资产包)的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均已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立讯精密方面目前仍有总计3.01亿元交易尾款尚未支付,包括股权交易尾款7000万元、印度资产交易尾款1.61亿元以及昆明闻讯股权交易尾款7000万元,闻泰科技表示将继续与对方沟通价款支付事宜。此次交易是闻泰科技应对美国出口管制限制、战略性退出产品集成业务的关键一步,旨在回笼资金并集中资源专注于半导体主业的发展。
伴随战略调整全面推进,这一“断尾求生”式的举措已初显成效,据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78%—317%,半导体业务成为其业绩核心驱动力。
滨海能源:终止145.8亿"蛇吞象"并购 实控人资产注入计划搁浅
滨海能源于2025年11月14日公告,正式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这场备受市场关注的"蛇吞象"式并购原拟注入资产规模高达145.8亿元,约为滨海能源总资产的11倍,旨在帮助这家连续五年亏损的公司形成"负极材料+尼龙新材料"双主业格局以扭转经营困境。
标的公司沧州旭阳是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企业,拥有完整的尼龙材料一体化产业链,其2024年营收达103.11亿元,与滨海能源同期4.93亿元的营收形成鲜明对比。此次交易终止意味着实控人杨雪岗将旗下优质化工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实现业务纾困的尝试暂时搁浅,公司未来或将需要寻求其他途径来摆脱连续亏损的经营困境。
信邦智能:28.56亿跨界并购英迪芯微获进展 高商誉高风险转型引关注
信邦智能于2025年11月13日发布最新公告,其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交易报告书草案,拟以28.56亿元对价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英迪芯微100%股权。
此次并购是信邦智能在主业承压下的重要转型举措——公司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且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的跨界并购(景胜科技)已告失败。标的公司英迪芯微虽为车规芯片供应商,拥有比亚迪、大众等客户且累计出货超3.5亿颗,但其自身处于持续亏损状态,2024年扣非后亏损达3806万元。
该交易因高溢价估值(增值率432%)、高达21.49亿元的商誉(占净资产73.7%)以及业绩承诺采用"剔除股份支付"的特殊净利润口径而引发市场对其估值合理性与风险的高度关注。
晶丰明源:32.83亿并购易冲科技案恢复审核 两家亏损芯片企业“负负相加”引关注
晶丰明源收购四川易冲科技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迎来关键节点。公司于11月13日公告,因更新财务资料而中止的审核已获上交所同意恢复,这宗作价32.83亿元的并购案重回监管审核轨道。
此次交易因两家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而备受市场关注——晶丰明源已连续三年亏损,而标的公司易冲科技2024年净亏损达5.12亿元。交易方案在最新修订中调整了部分交易对方的现金对价支付安排,但维持总估值不变,溢价率仍超260%,预计将形成近20亿元的高额商誉。
这场“负负相加”的并购被视为芯片行业整合期的典型样本,其最终能否实现“1+1>2”的协同效应,为当前处于低谷周期的半导体产业并购提供参考范例,正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