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0 01/13 18:10:26
来源:新华网

【白话金融】各方热议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 将有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字体: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杨晓波)随着政策不断出台,近两年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取得明显进展。对于在此过程中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路径等话题,日前在第二十四届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来自监管机构、高校学者、市场专家等共同进行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我国经济的很多潜力还有待通过国内经济的结构调整去充分挖掘和发挥。如何应对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事业的开放和现代金融体系的支持,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强大支持,因此正确把握现代金融体系,构建规律,深刻剖析资本市场改革动因,积极展望中国金融体系改革趋向,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设大国金融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们资本市场有序开放、渐进式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同时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培养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中资机构;以债券为核心,大力发展国际人民比资产管理市场;拓展CIPS系统服务金融市场开放基础设施,发挥服务一带一路和全球的功能;强化汇率预期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涂永红建议。 

  对于如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风险,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前司长管涛给出五点建议:第一,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配套推进;第二,进一步的升华人民币汇率行政机制改革;第三,进一步健全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第四,要继续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第五,要加强和改进跨境资本流动管理。 

  金融市场开放以后将实现风险共担和促进,包括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可以加大投资的投入。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看来:“实际上我们讲经济的增长,最重要是技术的创新,一个国家技术的创新对于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怎么利用金融市场的开放更好的激励创新,更好支持长期的增长?他认为,需要发展资本市场、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的话题备受各方关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介绍,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双向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具体体现在行业开放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进一步扩大、产品开放进一步拓展、走出去合作进一步深入、监管开放性进一步增强。而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良好开局,体现在五方面:一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顺利落地;二是加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三是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四是推动证券法修订,加大法治供给;五是其他改革举措有序推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发布《中国金融开放:模式、基础条件和市场效应评估》时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无论在规模、结构、汇率,还是在市场开放度、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有根本性变化,与此相适应,中国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开放、高度国际化的现代金融体系,实现人民币自由化、国际化,建立新的全球金融中心。

  他总结道,一是在金融改革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没有跟上,给未来增添很多风险,客观会加大波动幅度和发生危机的概率;二是人民币自由化后可能会出现一个时期的波动,最后会收敛于一个相对稳定值,这是由中国大国模式决定的;三是中国的经济规模、实力竞争力以及市场化程度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四是中国金融的全面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化、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对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竞争力提升等有巨大推动作用。

  此次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资本市场年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4年。同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正式揭牌。

【纠错】 【责任编辑:陈凯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