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位芳华写担当——记陆军装备部某军代室文职人员陈燕-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11/05 15:34:25
来源: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战位芳华写担当——记陆军装备部某军代室文职人员陈燕

字体:

  ↑陈燕在试验场测试验收装备。孙嘉浚 摄

  新华社太原11月5日电 题:战位芳华写担当——记陆军装备部某军代室文职人员陈燕

  何刚、王馨梓、孙嘉浚

  深秋,某地,某型榴弹炮正在进行极限环境测试。一名女文职人员的身影在试验场奔波,她一手拿记录板,一手持检测仪,紧盯每一个环节。

  她就是陆军装备部某军代室文职人员陈燕。

  扎根装备监造一线,淬火国之利器,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铁甲洪流中书写担当与奉献。

  “我们多一分严格,战场就多一分胜算”

  一次火炮验收,陈燕发现执行某复杂操作时,火炮存在会直接完成击发动作的问题。

  这是一个安全隐患!陈燕意识到,“必须改,绝不能让官兵带着隐患上战场!”她当即与厂家反复沟通,查阅图纸资料,分析电路设计原理,最终发现问题,消除了这一使用操作上的安全隐患。

  这样的场景,对陈燕而言并不陌生。某型火炮试验中,一个小概率故障发生且不影响装备使用,厂家认为不算质量问题。陈燕却较起了真,她带领团队连续驻扎试验场15天,发现设计可以更优化,果断牵头提出改进方案解决问题。

  自走上军代表岗位以来,陈燕牵头完成10余项技术改进,发现并解决数10项质量问题,监造交付的火炮在多次重大演训中“首发命中、高效毁伤”。

  “把每一门火炮,都当成奔赴战场的‘战士’。”她说,“我们多一分严格,战场就多一分胜算。”

  “监造不是冷冰冰的签字,而是有温度的托付”

  铁甲亦有情。陈燕常说:“我们监造的不是冰冷的钢铁,是官兵在战场上信赖的‘战友’。我们的每一次签字,都是一份对质量和生命的郑重承诺。”

  一次验收火炮时,她观察到技术人员在冬天操作时需要戴手套取放药筒,但现有的药筒缺口小,操作不便,此外,药架前端支耳容易在操作时划伤手。她坚持力争改进药筒和支耳的设计。

  后来一次调研中,一名军士长对陈燕说:“陈代表,这个炮用起来真顺手,这炮‘懂’我们!”一个“懂”字,背后承载的是一线官兵最真诚的感谢,也是军代表们收到的最暖心的褒奖。“这些细微之处,说明她心里装着部队、装着官兵。”领导评价她。

  “监造不是冷冰冰的签字,而是有温度的托付。”她说。

  在检验某型火炮输弹装置中,她率先提出加大整装考核力度,增加不同角度输弹检验次数,提升了该装备在极限条件下的输弹可靠性、环境适应度、操作安全性和作战便捷性。在部队实弹射击中,该装备命中率高,获得了官兵的赞扬与认可。这一成果也获评了全军质量监督二等奖。

  “只有把经验传下去,强军事业才能薪火相传”

  入职之初,面对结构复杂、技术密集的自行火炮,她白天“泡”在车间一线,对照图纸熟悉每一个零部件,晚上加紧自学理论,学习笔记不知不觉间已累积了十余本,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公认的“行家里手”。

  如今,陈燕所在的军代室年轻文职人员居多,她践行着军代表“师带徒”的优良传统,积极帮带新入职文职人员。在一线验收时,她带着年轻同志手把手传授经验,认真把关、解决问题。

  开展课题研究时,她利用多年验收经验带着单位年轻同志讨论研究方向,开展数据采集和试验验证,数个研究成果为装备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她的帮助下,单位文职人员快速成长,5人获评工程师,多人成长为业务骨干。“只有把经验传下去,强军事业才能薪火相传。”陈燕说。

  从车间到战场,跨过茫茫戈壁、巍巍雪山,赴部队开展技术服务、去外场监督试验,陈燕在强军路上继续迈出坚定步伐。

  

【纠错】 【责任编辑: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