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01 09:05:07
来源:新华网

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

字体:

  10月24日在甘肃省民勤县拍摄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无人机照片)。

  茫茫戈壁滩上,一座全新实验堆的建成,使核燃料实现了从“铀”到“钍”的多元化选择。

  记者11月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日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初步证明了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

  钍是一种放射性较弱的银色金属,天然存在于岩石中。钍基熔盐堆,是以钍为燃料,以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具有无水冷却、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优点。这一技术路线契合我国钍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更能与太阳能、风能、高温熔盐储能、高温制氢、煤气油化工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4日,科研人员在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用机械手分析燃料盐样品。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4日,科研人员在实验堆室外进行环境监测。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4日,科研人员在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厂房,用机械手取出燃料盐样品。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4日,科研人员在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主控室工作。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3日,在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的焊接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观察用于建设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合金材料的焊接进展。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3日,在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的材料蠕变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放置用于建设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合金材料蠕变试验样品。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3日,在位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嘉定园区的无损检测实验室,科研人员在观察用于建设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的合金材料的焊接质量。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展示厅拍摄的钍基熔盐堆燃料的关键组分。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科研人员在实验堆加料-取样热室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科研人员在辐射监测实验室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科研人员在实验堆加料-取样接口区,从堆内取出燃料盐样品。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科研人员在实验堆样品转运区转运从堆内取出的燃料盐样品。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工作人员介绍“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该仪器可随时测量辐射的个人计量当量以确保安全。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一位工作人员在佩戴“热释光个人剂量计”,该仪器可随时测量辐射的个人计量当量以确保安全。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科研人员在进行气溶胶采样。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pagebreak

  10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武威园区,工作人员在开展后续建设现场讨论。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

【纠错】 【责任编辑: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