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吉林: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9/11 01:14:40
来源:新华社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吉林:追“风”逐“电”激发转型升级新脉动

字体:

  秋高气爽,碧空如洗,大兴安岭与长白山脉间的西南气流通道上,巨型风机叶片迎风转动。近年来,吉林着力追“风”逐“电”,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3000万千瓦,为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为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同发风力发电厂内的风机。新华社发

  借势“风光”

  “大风”与“烈日”,正成为吉林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

  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定日镜排列成阵,精准反射阳光至中央集热塔,将熔盐加热储存。中广核吉西基地鲁固直流10万千瓦熔盐塔式光热项目负责人赵雄说,高温熔盐可在夜间或阴天持续发电,有效平抑波动,提升绿电并网稳定性。

  近三年,吉林新能源外送电量年均增速高达29%。吉林首条特高压通道“吉电入京”工程,列为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提前储备项目。

  吉林省能源局局长赵彦峰表示,“十四五”前四年,松辽新能源基地吉林部分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200万千瓦,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国家规划设定目标33%。

  这是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鲁固直流100MW熔盐塔式光热电站。新华社发

  巧用消纳

  低碳转型加速,绿氢、绿氨、绿醇等由清洁能源生产的化工产品减碳效益显著,正成为航运、农业等领域的关键替代产品。吉林的“绿电”优势,吸引众多项目落地。

  不久前,上海电气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项目在吉林洮南正式投产,项目首期年产5万吨绿色甲醇,预计可带动消纳绿电约2.2亿千瓦时,实现直接碳减排约6.5万吨。

  目前,吉林省内已先后落地5个百亿级绿能化工项目。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中国天楹辽源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等项目建设正忙,全省在规模化利用绿电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领域持续拓展,助力可再生能源资源高效转化。

  7月26日,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生产的首批绿氨下线。新华社发

  产业集聚

  近年来,吉林省的新能源产业链正加速延展,在原材料生产、装备制造、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协同效应和经济效益持续显现。

  上游,老牌纺织企业吉林化纤生产的碳纤维占据国内风电领域95%的市场,轻量高强的材料让风电机组更高效、更耐用。今年上半年,吉林化纤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风电领域的碳纤维用量明显提升。

  中游,通榆“风电大路”两侧,三一风电、凡瑞重工等十余家企业扎根当地,助力风电企业“一站式采购”全产业链相关装备;大安经济开发区内,全铁液流、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产品竞速迭代。

  下游,一汽解放推出国内首款重型商用车缸内直喷氢气发动机,研发6大类17款氢能整车产品;中车长客成功试跑时速160公里的氢能源市域列车。

  在吉林省通榆县什花道风电场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正查看风机运转数据。新华社记者 唐成卓 摄

  在吉林,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曾经“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的大风,如今已化作“全年吹不停、产业促升级”的“绿风”,激发高质量发展的蓬勃脉动。(记者段续、孙逸轩、唐成卓)

【纠错】 【责任编辑:马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