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怎么看未来中国经济的底气、韧性与活力?

发表于:2025-11-06 20:35:45

11月6日,由新华网、新华社山西分社主办的第12届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山西省临汾市举办。本次年会以“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底气、韧性与活力”为主题,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数百名嘉宾,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探讨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共议经济发展新动能与地方实践新路径。

郑新立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国经济每隔十年便迈上一个新台阶。当前我们正步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第五个十年,其核心任务在于推动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目标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从“跟随”到“同步”乃至“引领”的历史性转变。

周树春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2025年是中国软实力强势崛起的一年,中国的全球软实力国际排名实现突破,品牌全球能见度大幅提升;科技创新和文化影响相互融合双向赋能,传统文化搭载数智技术,重塑了中华文化全球传播路径。可以预见“十五五”将是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向赋能、协同发力、并驾齐驱的新纪元。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

“十五五”时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很重要是要实现科技创新、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型,需以完善法治、强化激励机制为基础,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迭代,而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是关键支撑,具体需要推进资产端、资金端及制度端三大改革,让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创新激励和社会财富管理功能。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从供需两侧看,“投资于人”既能释放新需求,也能催生新供给。在需求侧,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奠定坚实基础。在供给侧,人力资本的提升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紧密相连,要关注基础研发投入占比的提升,并落实“创新者多得”的激励机制。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

“十五五”期间,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投资于人,最重要的是调整好经济结构问题,让居民在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同时,要做好重大的体系性调整,顺应消费从商品型转向体验型、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悦己型消费且更趋务实的特征变化,解决消费增长面临的问题,进而提振消费。

张燕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未来五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需要做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四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罗凯 阿里云资深技术专家

AI时代下,算力需求持续激增,绿色算力发展面临能源消耗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催生了智算中心向清洁能源充沛、成本低的区域布局等机遇。中国在AI开源生态、应用落地方面已形成优势,未来需加大AI基础设施投入并保持耐心,推动算力领域从“中间强、两头弱”向全面领先的圆柱形结构发展。

田利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支持大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葛磊 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

旅游是以人为出发点的过程性消费,具有拉动全社会服务性消费、广泛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在绿色发展理念背景下,旅游产品两大增长领域:一是体育旅游,在青山绿水中打造“没有门槛”的户外运动项目;二是健康消费,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催生了“新银发经济”与“新康养经济”的崛起。